3. 自以为是, 表达道德优越。不得不承认的是, 很多的道德谴责可能也会有自以为是、 体现自己道德优越的成分。有人习惯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 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他们的特点是 「严于律他, 宽于律己」。
《易经》乃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老子的《道德经》又被誉为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万经之王”,世人为什么会给予这两部书这么高的评价和肯定呢?它们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某种关联和联系呢?
2022年5月19日 ·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
《道德经》讨论的问题本身其实很简单,但已经有成见的人很难明白。 所以,在讨论所有的问题前,让我们首先做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 比如有个人,他出门走在路上,前面有个坑,他没有看见,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失足前,他说了一句:“我操”,然后他 ...
道德中奉行的利他主义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协调,当然我们不谈极端的,奉献被视为美德,因为它利于社会发展,使生活更美好——而如果它成为了强制性的、被动的,那么这时的道德也便变质了。问题并不出在道德理念上,而是个体的观念上。
道德是做人的标准,没有道德的人就等于是没有良心没有灵魂的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会被宇宙特性所制约所抛弃。表现起来就是坏人恶人,处处自危,生存环境恶劣,当然程度上有不同。所以人必须要修道重德,做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经与名人道德 【第21章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故事三】普朗克粒子
因为道德是人极度渴求安全感然后才产生的,所以道德超越人性是不可能的。 道德感很强的人大多数都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人,而这种需要只有道德齐全的社会机制才能提供,所以道德感很强的人会非常重视法律法规的执行,同时重视道德规范的塑造。
如果偷窃是道德,虽然我天天在偷别人东西,但我的东西也天天被别人偷,结果我也并没有获得什么利益,还天天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偷。 包括其他回答里,不愿遵守道德的人是这么想的,在其他人都遵守道德的情况里,自己不遵守道德就能成为那个唯一获得了 ...
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尼采 一种为了让自己满足的道德不足以称作道德,比如救一个人,你如果是抱着救人能带给自己道德感而去救,那不是道德,那仅仅是一种隐性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