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鹄髻式,在汉末三国(魏)时就有,马缟《中华古今注》:“魏 宫人 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历经两晋、南北朝,直到 隋唐时期 ,长安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
2023年10月30日 · 宝髻或元宝髻是以金银、宝玉、珠翠装饰并做成假髻,乐游髻以宫殿和郊游最佳去处得名,愁髻以贵妃失宠懒妆弄成。 发式并配鬓式,鬓式厚薄、疏密、大小、高低各取其胜,诗名有花鬓、云鬓、雷鬓、蝉鬓、丛鬓、轻鬓、圆鬓等,叫法曼妙。
2024年9月28日 · 惊鹄髻式,在汉末三国(魏)时就有,马缟《中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 ”历经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
2022年5月16日 · 惊鹄髻由魏晋时期的惊鹤髻发展而来的,以鸟的翅膀为原型,梳理成鸟的双翼状的形式,犹如鹄鸟被惊吓之后展翅欲飞之态,灵巧生动。 梳理方式 是将头发拢掠至头顶,将其编盘成鸟的双翼形状后用头绳系紧。
惊鹄髻. 最后更新 2021-05-29. ... 微信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意见反馈. 古代妇女发式之一。亦称惊鹤髻。 精选发现 ...
2018年11月5日 · 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 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
2017年5月17日 · 从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画、彩绘釉陶女俑、三彩女俑及红白陶女俑的发型中可以概括为髻、鬟、鬓三种发式。 髻和鬟的区别,髻是实心的,鬟是中空做环形,大多为青年女子所梳者,其中以双鬟为多。
惊鹄髻被唐人形容为 “离鸾惊鹄之髻”,具体做法是将发拢紧向上反绾,造成惊鸟双翼欲起的样子。 晋时即有,《中华古今注》里记载:“魏宫人好画长眉,令多作翠眉惊鹄髻。
2019年7月19日 · 在敦煌壁画中既有承袭前代的丫髻、椎髻、丸髻、螺髻等,也有时尚创新的半翻髻、倭堕髻、惊鹄髻、峨髻、回鹘髻、望仙九鬟髻等十余种。
反绾式,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各种形式,如绾成双刀,称“翻刀髻”。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绾成元宝,称“元宝髻”。反绾成高墙,称“高髻”《簪花仕女图》之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