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在太空归来后依然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着力量。他在空军的岗位上传授经验知识,成为年轻一代宇航员的楷模。为了记录这位“中华飞天第一人”的传奇事迹,辽海出版社出版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一书,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对航天事业的热衷。杨利伟以“航天英雄” ...
2024年2月3日,中国在距地球450公里的太空完成新一代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在轨验证。美国媒体感慨,当中国开始从太空“俯冲”科技制高点时,华盛顿苦心经营的围堵铁幕已千疮百孔。
近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宣布其亚轨道飞行器“新谢泼德”成功完成了第29次太空飞行任务,并在飞行过程中模拟了月球重力环境,这一创举再次彰显了蓝色起源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在太空领域又迎来了重要突破。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最新消息,我国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这标志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将在航天电源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功率器件是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心脏,对航天工程与空间电 ...
2024年,又一项技术反超美国,它就是太空发电技术。这一年2月份,NASA发布了一份太空发电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100多页,通篇都说它前景有多好,中国太空发电领先多少,美国应该多重视等等。从报告里,你就能看到美国NASA有多急了。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原 ...
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星宇航)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专注于商业航天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创新企业,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浩瀚宇宙的无垠探索中,人类对未知的向往自古以来便如影随形。追溯至明朝,中国人对飞天的憧憬已悄然萌芽,历经五百年的漫长等待,这一梦想终于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遨游太空时得以圆满实现。2003年10月15日,一个铭刻在中国航天史册的光辉日子,神舟五号 ...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类似于清晨鸟儿齐鸣合奏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
蛇年新岁启光耀星河间开工第一天继续奔赴星辰大海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内有一批从地球远道而来的动植物“旅客”它们的生长和行为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以探究微重力和空间辐射对生命的影响为未来人类长期在太空居住和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那么动植 ...
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中,浙江舟山的普陀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吸引着无数信徒与游客,还孕育着一种珍稀的树种——普陀鹅耳枥 ...
【共同社2月6日电】为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会谈,日本首相石破茂已于6日下午乘坐政府专机从东京羽田机场启程赴美。关于配合会谈发表的联合声明,双方就写入扩大网络与太空领域合作展开了协调。此举旨在考虑到中国与俄罗斯,希望在安全保障的新领域也力争扩大合 ...
一款卡通风格的动作射击类游戏《太空熊》已正式在STEAM上线。玩家将化身为装备着高科技武器的太空熊战士,踏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战场,对抗抢夺石油的机器人大军,开始一段疯狂幽默的非凡冒险,穿越到各种游戏场景中,寻找回到地球的方法。游戏现已支持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