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草书赋》中记有:“慨六书之为体,美草书之最奇。”惊蛇走虺,骤雨旋风的笔歌墨舞,千载书苑一直让人叹奇。在蛇年新春来临之际,由上海中国书法院、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金蛇狂舞·新海派十一家草书展”1月18日在地处闵行新虹的上海中国书法 ...
提起蛇年,我转头望向墙壁,一代伟人毛主席《沁园春·雪》的草书,令我想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蛇”与“龙”搭档形容草书风格洒脱并非苏东坡发明,唐代诗仙李白《草书歌行》就有“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的金句。
“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唐代诗人张谓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书法家怀素在书写时的磅礴气势。总台蛇年春晚,武术节目《笔走龙蛇》将太极和草书巧妙融合,文武结合、刚柔并济的艺术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也将二者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诠释得淋漓尽致。每 ...
在中国历代帝皇中,喜欢书法的不在少数,甚至在书法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帝王坐拥江山,万人之上。然而其中有些喜欢甚至痴迷书法的心,却是和任何一个喜欢书法的平凡人无异的。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代帝王的书法手迹,或许可以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震撼!
春晚节目《笔走龙蛇》将书法艺术融于河南武术的一招一式,展现太极武术的阴阳之道与书法笔墨的黑白之韵。 甲骨文如何演变为草书? 甲骨文与草书,既有历史传承上的联系,也有艺术特点上的关联。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主要盛行于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
蛇,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六,属巳,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是智慧、灵活与神秘的化身,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寓意,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古人把蛇视为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神物。《荀 ...
在十二生肖里,蛇可能是最不“讨喜”的形象。提及蛇,大家条件反射地心生恐惧。在我国的成语或谚语中,也难找到吉祥的表达,例如,打草惊蛇、画蛇添足、人心不足蛇吞象等,传递的多为负面含义。而在世界多元文明体系里,蛇的象征意义又极为复杂。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美杜莎,代表邪恶,医神的蛇杖象征治愈与复活的力量;在古埃及,眼镜蛇被视为王权和神圣权威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蛇被认为是富饶、生生不息的象征。
怀素,唐代之草书大家也,其书法如龙蛇飞动,奔放不羁,为后世所敬仰。今余欲论其草书《效古册》之奇韵,以彰其书法之独步天下。 《效古册》者,怀素草书之杰作也。此册页中,怀素以笔为剑,以墨为锋,挥洒自如,纵横恣肆。观其字形,或如疾风骤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