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在一起,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
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乘坐高铁,告别家乡,返回工作的城市。 近期,话题“别把智能手表表盘贴在高铁车窗上”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告诫大家不要轻易尝试。然而受好奇心驱使,一些人仍忍不住去验证。不出意外,智能手表被牢牢吸在高铁车窗玻璃上,取不下来了。 那么,智能手表表盘为何能如此结实地吸在高铁车窗上?如何将被吸住的手表取下?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逸坦。 要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超流刚度是衡量材料超导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二维材料中直接测得超流刚度,意味着人们朝着理解这种材料的非凡特性迈出了一大步。相关研究结果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为了降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冷却成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创新性热界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实现了超低热阻,还通过改进散热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降低了成本,性能超越了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一支由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种利用量子光提升尖端光谱技术性能的方法。这一新技术能够测量红外电场,并将时域光谱灵敏度提高一倍。这项研究有助于在安全监测和医学诊断领域开拓出新的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从小到大,质量做强做优,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领域的新亮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截至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跨境电商在“卖全球”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在“买全球”方面的优势也在持续发挥。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首次揭示了太阳暗条中非对称双磁绳系统的灾变机制,为理解暗条爆发及日冕物质抛射提供了全新视角,这对提升空间天气事件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新型超薄吸收器,其拥有破纪录的带宽,能够有效地捕获宽频范围内的电磁波。这一进展有望催生可持续自供电设备,如远程传感器和物联网系统等,从而促进多个行业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近日,地卫二空间技术 (杭州)联合浙江大学、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宣布,三方共同提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方案正式入选国家航天局主导的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计划于2028年前后年实现登月。
徐伟强介绍,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运用于工业检测的电动无人机带载作业续航能力在半小时左右,无法满足户外作业的多个场景。“以天然气等巡检为例,两个基站间的距离就可能达到几十公里,高续航决定了产品能够实现百公里连续作业,覆盖多个基站的巡检过程。” ...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
中国工信部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137276亿元 (人民币,下同),同比 (下同)增长10.0%。 工信部表示,2024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利润总额增长放缓,软件业务出口保持正增长。